首页 
>新闻中心>地方动态
山东:淄博探索旅游精准扶贫新路径
发布人: 石长毅 来源: 大众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12-07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淄博市因地制宜,确定了以脱贫为目的、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资金为杠杆、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机制,即资金跟着贫困人口走,贫困人口跟着致富能手走,致富能手带着贫困人口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形成了旅游扶贫的多模式共振格局,逐步探索出一条扶志与扶智并行、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的旅游精准扶贫路径。以中郝峪村为代表的“共同致富”型、以上小峰村为代表的“资金转换”型、以潭溪山为代表的“景区带动”型等旅游扶贫模式让这些村庄脱颖而出,正在成为全国广泛推广的精准扶贫典型。

扶贫先扶志,

充分发挥“领头雁”示范作用

中郝峪村党支部书记赵东强今年一直很忙。他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者,并将该村探索的“共同富裕”的旅游扶贫经验一一介绍给他们。

中郝峪村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头人赵东强领着村民一起,从简单几户农家乐到公司化运作,实行规范管理,逐渐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村。2016年,全村接待游客总量达到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470万元,人均收入3.5万元,原来的95户贫困户、32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而10年前,该村人均收入仅在2000元左右,10年的时间,增长了17倍。今年,该村预计接待游客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

自从中郝峪村的名气传开之后,省内、国内很多乡村前来考察,还有不少乡村邀请中郝峪村的团队去给他们做乡村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目前,该村已在内蒙古、河南以及山东多地输出发展模式。

这些贫困村干旅游,基本是从零开始。为打破过去“等靠要”的惰性,鼓励村民“自我造血”能力,淄博市决定,先确定旅游资源禀赋较好、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的镇村,整合涉农资金,率先打造出一批可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的“领头雁”: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沂源县张家坡镇阳三峪村等4村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高青县柳春园等2户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博山区上瓦泉村王金成、高青县蓑衣樊村刘树海等24人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称号;桓台县毕氏生态园、高新区甜园水乡等40家单位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

“我们讲扶贫先扶志,重点扶的是思想、是观念、是信心,是帮助贫困户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淄博市旅游发展委主任张守君告诉记者,带头人、示范户的领头作用非常明显,乡亲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上来了,呈现出集中连片的发展势头。目前,淄博已有97个国家级及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8个省级旅游强乡镇、8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32个星级农家乐。2017年,淄博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预计达35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8%。

扶贫必扶智,

多种扶贫模式实现共振

想让口袋富起来,先让脑袋富起来。尤其是那些连旅游是啥还闹不明白的村子,“引智”“送智”尤为必要。自2016年以来,淄博市策划组织实施了“旅游扶智”千人培训工程,采取集中学习和考察观摩、以赛代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旅游扶贫村致富带头人、乡村旅游点管理及一线服务人员共计2300人进行了系统培训。

见识长了,脑筋活了,“输血扶贫”转为“造血脱贫”,改变了扶贫单纯依靠财政兜底“输血”的老路。2016年,淄博市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8830.7万元,策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55个,项目覆盖47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多种扶贫模式共振下,扶贫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位于国际4A级景区鲁山风景区主峰下的上小峰村,把国家10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按三成和七成的比例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集体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的股金实行不低于10%的收益保本,实现了“资金转换”旅游扶贫模式。上小峰村党支部书记牛占月说,村民个人资金、房产等其他“沉睡”要素和村集体资产都可以纳入,这样撬动了很多“死资产”,运营效果非常好。

去年以来,博山区在试点的7个村成立股份公司或合作社,通过7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撬动村级集体自筹资金267万元,农民分散资金和各类经营主体资金533万元入股,累计投资1500万元,其中将中央扶贫专项资金折股量化,分别以30%和70%确权到村集体、贫困户,成立股份公司或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带动农家乐旅游和特色项目建设。

“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张守君说,今年来,淄博多个区县建起乡村旅游培训点,并聘请专业师资在沂源阳三峪、博山乐疃、淄川梦泉、桓台马踏湖、高青蓑衣樊等村就住宿卫生标准、服务流程、餐饮菜品经营管理等内容培训了乡村旅游业户和员工。由此引发的巨大变化,让许多外地游客竖起了大拇指。

扶贫不返贫,

“金饭碗”牢牢端在农民自己手里

上瓦泉村68岁的刘家实想不到,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他,去年摇身一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和工人,不但享受起分红,看大门的他每个月还能领到近1000元工资。“这个红本本是股权证,这个红本本是分红证,去年没多久就分了100多元了。”

“我们上瓦泉村是一个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山区村,全村有贫困户175户、314口人。为实现脱贫,村里利用1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建设‘999果园种植认养项目’,成立合作社对果树进行统一种养管理,采取吸引顾客认养果树和发展自有采摘业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上瓦泉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成说,全村314名贫困人口均享70万元中央扶贫资金,以1元为1股,每人2229股;另外30万元作为集体股份,其他村民也都可以现金或实物入股。

博山区山头街道乐瞳村旅游办主任焦裕峰说,乐瞳村发展乡村旅游采取的是“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集体整体规划,合作社运营管理,农户资源入股并实现就业。他举例说,老年人可以将房子卖给村里,然后免费到老年公寓居住,饮食、医疗等由村里负责。不仅如此,农民还能获得就业机会。该村村民72岁的孙兆双说,他负责村里的绿化工作,一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而和孙兆双一样通过旅游谋得就业的村里人数达到了60多人。

“致富经”给乡亲们带来的思想转变远不止这些。在淄川区土峪村,游客将村里的南瓜、小米、花椒等优质农产品装上了车。“农民不用跑到城里,农产品就能卖上好价钱,让农村和城市架起了桥梁,农产品有了更多销路,有效推动了农业的供给侧改革。”淄博市旅游发展委副主任严旭说。

2016年以来,淄博市乡村旅游投入扶贫资金9100多万元,策划实施乡村旅游项目141个,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9862户贫困户脱贫增收,群众致富又反过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良性互促互动。

相关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